今天是:
江西省生态学会

两栖类新物种:九岭山的江西大鲵-九游会ag登录

来源:原创    更新时间:2022-05-20    浏览:6609
【字体:

20225月,中国科学院、江西省科技合作重点项目“鄱阳湖流域山区水系分布的大鲵种质资源调查及保护创新研究”课题组在《zoological research》发表“discovery of a wild, genetically pure chinese giant salamander creates new conservation opportunities”(中国大鲵野外纯种种群的发现为其有效保护带来新机遇)论文,报道在江西省靖安县九岭山发现纯的大鲵野生种群,综合形态学和遗传分化证据,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车静研究员等将其描述为一新种——江西大鲵(andrias jiangxiensis sp.nov.)。江西大鲵是目前我国首个遗传身份明确且野外稳定繁殖的大鲵纯种种群。这也是我国首个可记录大鲵完整自然生活史的野外种群,为系统收集物种的基础生物学和栖息地生态学资料等提供了宝贵的机会。

1653012760670951.png

潦河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江西大鲵(andrias jiangxiensis)摄影:戴年华

中国大鲵野生纯种种群稀少

中国大鲵又称娃娃鱼,是中国特有珍稀两栖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度濒危物种,在全球生物多样性资源保护中占据重要地位。大鲵产于我国内陆河溪水域,是世界现存两栖类中体型最大的物种,最大个体全长可达2米以上。20世纪50年代起,由于过度收购、非法捕捞和栖息地丧失等原因,大鲵种群数量下降极为严重。中国大鲵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我国对其采取建立保护区、人工繁殖和增殖放流等保护措施。

大量增殖放流反而加速了需要被保护群体的遗传混杂。早期大量野外种群被非法捕捞,并被买卖进入养殖场作为种源开展人工养殖。目前,大鲵野生纯种自然种群难觅,但大量混合个体囤积在商业养殖场中各地的种群基本都已受到人工养殖最为成功的陕西群体的影响。

对物种种群的了解和物种的正确划分是濒危物种保护的基础。学界长期认为中国大鲵是一个物种,基因组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发现,中国大鲵是个复合种andrias davidianus s.l.,由5-8个遗传分化显著的物种组成,其中两个物种已正式被描述,即传统的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 (blanchard, 1871) 2019年恢复有效性的华南大鲵andrias sligoi (bòulenger, 1924)

无论是这两个已定名的物种,还是未被描述的其他物种,它们都面临物种野外分布范围和种群数量不清楚的问题,使目前的保护行动难以开展。不科学的保护行动可能加速未被认识的小种群物种的灭绝,中国大鲵复合种的保护措施需要及时调整,否则需要保护的小种群物种可能受到其他物种的基因侵蚀,甚至被取代。

1653012812115979.png 

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和江西省科学院科技人员在进行e-dnh取样

江西大鲵在大自然繁殖稳定

寻找到未受到杂交污染的大鲵原生种群,进而确定物种的分布和濒危状况,是突破当下保护困境的关键。

2019年以来,车静研究员带领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江西省科学院生物资源研究所、江西九岭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和靖安县农业农村局等组成的省院科技合作大鲵保护创新研究团队在江西包括靖安县、井冈山市等地开展野外调查和监测工作,最终在靖安县九岭山发现纯种大鲵野生种群。江西大鲵与其他大鲵属物种的区别为头部及下颌相对光滑独特的指式第三指明显长于第一指,体背部多为红棕色或黄棕色,并散布大的不规则黑斑。江西大鲵基因组水平数据分析显示,该种群遗传分化显著且未受到其外来大鲵的杂交污染。

在江西潦河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和江西九岭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杞山片区,采用标记-重捕的方法, 18个月的野外监测中共记录成体、亚成体和新孵化的幼鲵700余尾个体,并连续两年观察到江西大鲵的野外繁殖。成体和亚成体的目击频率高达2//小时,该结果高于日本大鲵0.83//时)和美洲大鲵0.45//时)的野外目击频率。

江西大鲵是目前我国首个遗传身份明确且野外稳定繁殖的大鲵纯种种群,也是我国首个可记录大鲵完整自然生活史的野外种群,为系统收集物种的基础生物学和栖息地生态学资料等提供了宝贵机会。这些基础研究数据是评估其濒危程度、制订相应保护行动计划的重要依据。

1653012997403982.png 

江西大鲵栖息地——靖安九岭山大杞山生态环境

亟待加强江西大鲵科学保护

目前调查显示,江西大鲵种群是一个单点分布的孤立种群,其所在的栖息地水域面积仅约36平方公里。夏季,栖息地上游溪流会经历短暂的山洪,冬季则常因枯水而断流,导致生境的破碎化。下游受人工修建的水坝阻隔,再无合适的大鲵栖息地。

江西大鲵九岭山种群数量还是偏少、相对孤立以及栖息地环境变动等因素变得岌岌可危,亟待建立相应的保护行动计划,开展抢救性保护工作,如扩大相较于通常以水域范围划定的水生生物保护区,设置囊括整个小流域生态系统的自然保护区,提高对大鲵野外种群的有效保护。纯种江西大鲵的发现为中国大鲵的保护带来了希望,在全国范围关保护区开展系统的野外调查,将有望发现更多类似的纯种野生群体。在此基础上采取科学有效的保护举措,将有助于避免此类物种在被描述前走向灭绝。

 

附:靖安大鲵(娃娃鱼)回眸

靖安县有着悠久的娃娃鱼资源历史,是我国娃娃鱼资源的主要原产地之一,主要分布在中源、罗湾、等南北潦河水系上游的溪、圳、沟中。靖安大鲵头大扁平而宽阔,头长略大于头宽全长58.2-83.4厘米,头体长31.0-58.5厘米,最大个体全长可达200厘米以上雄鲵肛部隆起,椭圆形,肛孔较大,内壁有乳白色小颗粒雌鲵肛部无隆起,泄殖肛孔较小,周围向内凹入,孔内壁平滑,无乳白色小颗粒。成鲵一般常栖息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溪河深潭内的岩洞、石穴之中,以滩口上下的洞穴内较为常见,其洞口不大,进出一个口洞的深浅不一,洞内宽敞平坦。白天常卧于洞穴内,很少外出活动,夏秋季节,也有白天上岸觅食或晒太阳的习性。大鲵一般夜出晨归,常住一个洞穴。捕食主要在夜间进行雌性大鲵会将卵产在水中的洞穴内,一次可产卵数百枚。刚出生的幼体体长只有约3厘米,在自然条件下生长至性成熟需要约15年。 每年5-9月是大鲵的繁殖季节,一般7-9月是产卵盛期。大鲵的卵多以单粒排列呈念珠状,但也有在1个胶囊内含2-7粒者。大鲵在产卵之前,雄鲵先选择产卵场所,一般在水深1米左右有沙底或泥底的溪河洞穴处,并进入洞穴内,用足、尾及头部清除洞内杂物,然后出洞,雌鲵随即入洞产卵,有的雌鲵也在浅滩石间产卵,产卵一般在夜间进行,尤其是在雷雨的夜晚,每雌产卵200-1500粒。

靖安的娃娃鱼保护和研究历经艰辛,1974年成立了靖安县娃娃鱼研究所,1980年划定了靖安县级娃娃鱼资源保护区,从1996年到2004年,研究所科技术人员用9年时间繁育出娃娃鱼子三代,被命名为全国唯一的“中国娃娃鱼(大鲵)之乡”。2011年9月,娃娃鱼自然保护区晋升为江西潦河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

江西潦河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四至范围坐标为:东经114°57′-115°07′;北纬28°53'-29°01'。保护区总面积3486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1238公顷;实验区面积2248公顷。

江西九岭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江西省靖安县三爪仑、宝峰、璪都和大杞山生态林场境内,始建于1994年,1997年经江西省政府批准,晋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114月升格为 保护区属,是长江中下游以南鄱阳湖平原与洞庭湖平原两大平原之间的九岭山脉中的一颗生态明珠。区内主要保护对象为中亚热带低海拔区域典型的原生性常绿阔叶林、典型的丘陵河流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1653012978104670.png

 

江西大鲵栖息地——靖安九岭山溪流

 

1653013033198376.png

 

靖安九岭山与江西大鲵伴栖的鱼和虾

 

1653013067636353.jpg

 

科院与江西省科技合作——大鲵保护创新研究团队部分成员合影


作者:戴年华


网站地图